改写后的文本: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塑造了全球政治格局。在这一背景下,不少国家选择站在反美立场上。进入21世纪后,曾高举反美旗帜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相继遭遇政权覆灭、身死国亡的悲惨结局。然而,同样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却至今仍牢牢掌控着国家政权。这不禁让人好奇:在西方国家的持续打压下,巴沙尔究竟凭借什么特殊能力,能够比他的两位前辈更长久地屹立不倒?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先回顾萨达姆和卡扎菲的失败教训。萨达姆1937年出生于伊拉克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9年通过政变上台。执政初期,他借助石油经济繁荣的东风,确实让伊拉克民众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但好景不长,1980年他错误判断形势,趁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局势动荡之际发动两伊战争。这场持续八年的拉锯战不仅耗尽了伊拉克的国库,还让国家背上了近千亿美元外债。为摆脱债务危机,萨达姆在1990年悍然入侵科威特,这一冒险举动彻底激怒了国际社会。
展开剩余71%尽管海湾战争后美国出于制衡伊朗的考虑暂时放过了萨达姆,但持续十余年的经济制裁让伊拉克元气大伤。更致命的是,2002年萨达姆竟公开挑战美元霸权,宣布接受欧元结算石油贸易。这一举动直接触动了美国的逆鳞,最终导致2003年美英联军发动伊拉克战争。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萨达姆政权迅速土崩瓦解,他本人也在逃亡半年后被俘,2006年被处决。
相比之下,利比亚的卡扎菲行事更为谨慎,但同样犯下了致命的战略错误。这位1942年出生的沙漠之子在1969年政变上台后,长期奉行亲苏反美政策。他不仅公开支持爱尔兰共和军等西方眼中的恐怖组织,还在2009年联合国大会上公然挑战安理会五常的否决权制度。更糟糕的是,卡扎菲在国内实行高压统治,未能有效化解部落矛盾。当2011年阿拉伯之春浪潮席卷利比亚时,这位曾经的沙漠雄狮很快陷入众叛亲离的绝境。
与这两位反美斗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沙尔·阿萨德的执政之路显得更为稳健。1965年出生的巴沙尔原本是一名眼科医生,曾在伦敦深造。他的英国籍妻子阿斯玛更让这个家庭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叙利亚虽然长期与以色列对抗,但从未主动挑衅西方国家。2011年内战爆发时,美国甚至找不出巴沙尔政府损害美国利益的确凿证据,只能以民主赤字等模糊理由要求其下台。
巴沙尔能够坚持至今的关键,在于他成功构建了三大支撑:首先,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最后的战略支点。苏联解体后,叙利亚成为俄黑海舰队在地中海唯一的补给基地。对普京来说,保住巴沙尔政权就是保住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其次,叙利亚与伊朗形成了稳固的抵抗轴心。美国推翻萨达姆的意外后果,是让什叶派势力在伊拉克坐大,形成了连接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的什叶派之弧。最后,巴沙尔在国内保持了相当的民意基础。与萨达姆、卡扎菲不同,他受过西方教育,执政相对温和,在内战中获得了相当多民众的支持。
美国的战略失误也为巴沙尔续命创造了条件。奥巴马政府过分依赖叙利亚反对派,结果这些派系要么缺乏群众基础,要么与极端组织纠缠不清。当伊斯兰国崛起后,俄罗斯2015年的军事介入更让局势彻底逆转。如今,深陷债务危机和国内分裂的美国,已经很难再发动一场新的中东战争。巴沙尔政权的存续,某种程度上正是美国霸权衰退的生动写照。
发布于:天津市升阳配资-投资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资讯平台-在线配资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