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初,越南战争进入关键阶段。1月21日,位于越南广治省西北部的溪山军事基地突然遭到北越军队的猛烈攻击,由此拉开了长达6个月的溪山战役序幕。这场惨烈的攻防战最终以美军撤离、北越重新控制该地区而告终。
溪山基地的战略价值不容小觑。它距离南北越非军事区仅24公里,毗邻著名的胡志明小道补给线,距离老挝边境也只有10公里之遥。美军指挥官威斯特摩兰将军曾亲自部署,将这里打造成监视北越渗透活动的重要据点。基地内不仅驻扎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还设有专门侦察胡志明小道的机场,堪称美军在越南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
然而,这个看似固若金汤的军事要塞却暗藏隐患。有军事专家曾警告,溪山基地位置孤立,补给线脆弱,极易陷入敌军包围。这一预言在1968年1月不幸应验。北越调集2万大军,在PT-76水陆坦克的配合下发起突袭。首轮炮击就摧毁了美军弹药库,密集的火箭弹如雨点般落下,基地防御工事瞬间土崩瓦解。
展开剩余63%面对危机,美军启动了代号尼亚加拉的大规模空袭行动。B-52轰炸机群日夜不停地轰炸,平均每天投弹量高达1300吨。一名被俘的北越士兵回忆道:一次空袭就让我们损失了四分之三的兵力。与此同时,美军运输机冒着枪林弹雨进行空投补给,为守军运送了大量武器弹药。
战况最激烈时,威斯特摩兰将军甚至考虑动用核武器。解密文件显示,他曾向五角大楼申请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授权,但这一疯狂提议最终被否决。随着战事持续,美国国内反战情绪日益高涨。1968年3月的民调显示,反对越战的民众首次超过支持者。面对舆论压力,约翰逊总统不得不下令撤离溪山。
7月初,美军启动飞马行动,在销毁所有无法带走的装备后有序撤出。这场战役造成美军近千人阵亡,北越方面则付出了双倍的伤亡代价。虽然从军事角度看美军成功完成了防御任务,但战略上却标志着美国在越南的颓势已现。正如战地记者所评价的,溪山战役成为美国无谓牺牲的象征,为最终撤出越南埋下了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北越方面将这场战役与1954年大败法军的奠边府战役相提并论,称之为美国人的奠边府。这种宣传策略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北越获得了道义上的胜利。溪山战役因此成为越战转折点,不仅改变了战场态势,更动摇了美国继续战争的决心。
发布于:天津市升阳配资-投资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资讯平台-在线配资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