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残特奥会”)自行车赛公路赛在深圳龙岗龙口水库展开激烈角逐。
体感温度超40℃、“热辣滚烫”的赛道上,来自全国的残疾人运动员以钢铁般的意志,完成了男、女70公里及25公里公路大组赛各级别的比拼,共决出18枚金牌。广东队以14金独占鳌头,河南队摘得2金,甘肃、山东各获1金。
广东队豪取14金,彰显赛道“统治力”
当日小暑,最高气温达到38℃,体感温度远超40℃,龙口水库的浩淼水面也无法带来多少凉意。运动员们顶着骄阳和热浪,在7.3公里的龙口水库周围继续激烈比拼,展现出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
高手过招往往只在分秒之间。B级男子70公里大组赛中,广东队邱伟兴/赵宇箭以2秒的极限优势战胜浙江队陈宗飞/马泽全夺冠,宁夏队以2分钟之差获得铜牌。
T1级男子25公里大组赛,广东队鲁荣飞、陈健新以1秒之差分获冠、亚军。赛场上,他们是你争我夺的对手,赛场下,他们是肝胆相照的兄弟。陈健新是深圳籍运动员,此次赛事他参加了2个小项,取得一金一银的佳绩。
“我已经拿了4个残奥会冠军(东京残奥会2个、巴黎残奥会2个)。要感谢有这么强大的队伍,还有教练的付出,才会有这么好的成绩。从2005年开始训练,到今年已经20年,真的不容易!”在接受采访时,陈健新几度哽咽。“我们有个队员摔伤了手,粉碎性骨折,就住了一个星期院,立马要求继续训练。让我真的很感动。她说‘训练那么苦,比赛如果拿不到冠军,我不甘心’。结果她拿了两个冠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首次参赛的18岁深圳籍小将武文茜也有骄人表现。T2级女子25公里大组赛中,她以1秒优势胜过队友拿下冠军。这是继前一天的T2级女子10公里计时赛冠军之后,她收获的第二枚金牌,是对两年辛苦训练的最好褒奖。
C3级男子70公里大组赛,广东队实力悍将冯锦华夺冠,这是他在本届赛事中摘得的第五金。听力组男子70公里大组赛,甘肃队宋蛟蛟夺冠,至此,他在本届赛事已收获两金一银。山东队孟艳、李慧玲、河南队季子贤等明星选手,当天也有不俗的表现。
“非常佩服他们,很需要意志”
裸露的皮肤被晒得黢黑,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汗水,手摇车驶过时留下粗重的喘息……高温、户外、长距离比拼、有坡度的赛道,不是一个“难”字可以形容,而残疾人运动员更要克服远超健全人的困难,才能一次次战胜对手、突破自己。
中国澳门籍听障选手许朗在此次比赛中备受关注。在听力组女子70公里大组赛中,她取得第四名,错失奖牌。比完赛,她却露出了笑容,“我很享受这个比赛,因为这是我参加的新的比赛类型”。
许朗5个月大时双耳失聪,但是从小到大都坚持融入健全人的生活学习。6岁开始学游泳,16岁开始骑单车,17岁时开始练习铁人三项,2002年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学习管理专业,毕业后从事体育行政相关工作。“我刚开始并不是参加残障人士的运动项目,是参加健全人的比赛取得成绩,得到很多人关注,才开始参加残障人士的运动会。希望可以让社会看到,残障人士有能力做他们能做的事情,甚至可以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竞技能力。”
她说,觉得龙口水库这条赛道很好玩,很有挑战性,见到不同类别的运动员,觉得他们很辛苦,非常佩服他们可以克服这条赛道,“很需要意志”。谈到妈妈教她发音、看口型的艰辛经历,她动情地说:“最重要的是父母要鼓励小朋友,无论小朋友遇到什么问题、哪一种障碍,父母的支持都很重要,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小朋友,陪伴他们,给多一点机会去尝试。”
“主动防暑”替代“被动救治”,保障团队“硬核”护航
高温天气给赛事保障带来不小的挑战。现场设置了大冰桶、饮用水及运动饮料,供运动员及工作人员降温消暑,并配备了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
小组出发前,广东队运动员们在起点附近用冰凉马甲降温。赛道上,不时可以看到运动员将一瓶矿泉水兜头浇下,享受片刻的凉爽。
“我们会主动考虑医疗风险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承担救治职能。”医疗保障组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医务科长吴奕豪表示。一位运动员因脊柱损伤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无法自主排汗,“我们就特别关注她的中暑风险问题,在她出发前、到达后给她淋一些冰水降温。经过与裁判沟通,比赛中途也可以淋水,不过考虑到运动员的躺姿,可能浇到口鼻引发呛水,所以没有给她淋水,但是我们持续关注她的状况,确保安全。”
7月8日是公路赛的最后一个比赛日,将进行男女45公里公路大组赛各级别的角逐,以及男、女、混合团体接力赛。之后,残特奥会自行车赛的所有项目将全部结束。
南方+记者 刘越亚
图源:龙宣
升阳配资-投资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资讯平台-在线配资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