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的南海危机:1954年中英美三国海上对峙始末
1954年盛夏7月,南海局势骤然紧张。多国军机从亚洲各地机场紧急升空——法国空军的战机从越南岘港呼啸而起,美国空军的侦察机自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腾空,英国皇家空军的救援机也从香港启德机场破云而出。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战机,却朝着同一个目标疾驰:中国南海海域。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菲律宾海号航母战斗群全速驶向争议海域,其后还跟随着大黄蜂号航母战斗群。两支舰队共计四十余艘战舰在南海集结,钢铁巨舰掀起的浪涛让世界各国都屏息凝神:北约是要对中国开战了吗?
展开剩余82%这场危机的导火索,竟是一架身份模糊的改装客机。
1954年7月23日清晨,海南岛笼罩在浓密的海雾中。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某部的两架苏制拉-11歼击机奉命执行护航任务。刚升空不久,地面指挥部就传来紧急指令:榆林港以南发现不明国籍大型飞机一架,立即前往查证。若为轰炸机可予以攻击,运输机则不予理会。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民党军机频繁袭扰沿海地区。接到指令的飞行员周振东、赵旭立刻调转机头,在9000英尺高空发现了这架庞然大物。由于拉-11没有现代雷达系统,飞行员只能目视辨认。透过薄雾,他们看到机身上残留的红色军用涂装,机型轮廓也与军用运输机极为相似。更危险的是,这架飞机正朝着榆林港方向飞行。
不能让它威胁港口安全!两位飞行员当机立断开火射击。中弹的飞机急速下坠,最终迫降在波涛汹涌的南海海面。完成任务后,飞行员立即返航报告,指挥部随即派出舰艇前往搜捕。
然而事后证实,这竟是一架英国国泰航空的DC-4民航客机,执飞香港至印度的定期航班。这种机型在二战期间本就是军用运输机,战后改装为民用时,这架飞机不仅保留了军用涂装,连国籍标识都模糊不清。在能见度不佳的情况下,解放军飞行员确实难以准确辨认。
客机坠海后,机组立即释放救生艇并发出求救信号。正是这个信号,引发了北约国家的大规模行动。法国派出巡逻机却无能为力,英国的水上飞机因风浪太大无法降落,最终由美军完成了救援。但美军战机频繁进出中国领空的行为,立即引起我方警觉。
这是中国领海,请立即离开!面对中方的严正警告,美国却故意曲解为中国阻挠救援,并将这一说法通报英国,使误会迅速升级。
次日,英国驻华代办杜威廉向中国外交部递交措辞强硬的照会,要求中方说明情况并赔偿损失。经调查后,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亲自回复,在表达遗憾与慰问的同时,也解释了当时沿海地区面临的空防压力,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
就在中英交涉取得进展时,美国却突然大举增兵。7月26日,美军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南海完成集结,包括两艘航母、八艘驱逐舰在内的四十余艘战舰形成强大威慑。更严重的是,美军战机公然入侵中国领空,袭击了正在执行护航任务的和平号油轮及其护航编队。
在激烈的空战中,两架拉-11歼击机英勇还击却因寡不敌众被击落,两名飞行员壮烈牺牲。护航舰艇虽奋力还击逼退美机,但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已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面对美军的挑衅,中国保持了极大克制。在后续谈判中,中方满足了英方提出的赔偿、追责等要求,共支付61万英镑赔偿金(其中36万赔给英国政府,25万赔给国泰航空),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分。同时,中方也指出英方在飞机改装和飞行报备方面的过失。
这场危机最终以中英和解告终,美国的挑拨离间未能得逞。但美军并未停止对中国的试探,此后又制造了1955年安东空战、1956年渤海湾拦截等多起事件,直至2001年酿成王伟烈士牺牲的81192事件。
如今,随着055型驱逐舰陆续服役、航母建设稳步推进,中国海军的实力已今非昔比。正如军事专家艾跃进所言: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从1954年的被动应对到今天的从容周旋,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能力和决心与日俱增。这段历史警示我们:和平需要实力捍卫,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布于:天津市升阳配资-投资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资讯平台-在线配资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