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丝路文脉,大美河西走廊。
为进一步提升甘肃文旅品牌的网络影响力,壮大陇原文旅网红队伍,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区域文旅IP,6月20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各市州文旅部门协办的“文旅达人show甘肃”活动——河西片区训练营培训班在酒泉市肃州区开班。
本次培训为期3天,以“线下理论+景园实训+经验分享+复盘交流”方式开展教学。学员来自河西各市县(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A级景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新媒体官方账号发言人,以及“文旅+”领域的自媒体创作者100余位。培训活动,不仅彰显了“既要流量密码,更要文旅密码”的数智人才培育理念,还借助市域文旅资源,建立“学、练、宣、教”一体的实地教学与现场复盘。
“这里是承载千年文明、融合山河壮美与丝路传奇的土地。”开班之际,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河西走廊,丝路咽喉,这里的每一处古迹、每一块砖石,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唯有以故事为桥、以温度为魂,方能让数字流量成为文化传承的“助推器”,让文旅表达成为山河与人心共鸣的“交响曲”。
展开剩余75%此次“文旅达人show甘肃”训练营的举办,不仅是一次市州文旅系统及自媒体创作者新媒体技能拓维人员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视野的拓展。未来,希望这些学员成为甘肃文旅的“新势力”,用镜头记录家乡之美,用创意传播文化之韵,为甘肃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训练营开班前,主办方与协办方第一时间做问卷调研收集大家“所需”(“需求导向型”培训模式),据此和培训学校“量身定制”行业数智化提升、数据化运维等丰富实用的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实用、实战、实效”,保证学员们“学得会、用得上、有效果”。
首堂课是“平台趋势智能进阶”辅导,内容包括文旅系统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做好宣传阵地建设、2025年新媒体宣发平台规则及流量趋势等。讲师们结合学员同期拍摄内容,分享优质短视频创作的技巧、新媒体营销背景下如何出彩(作品)出圈等知识点,让大家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元素”来获取灵感、传达情感、讲述故事。学员们边听讲边体悟,课余及时跟讲师互动交流。
文旅之魂在于“会讲故事”,数字流量贵在“需要温度”。在21日的实训拍摄中,学员们分别到酒泉航天科技体验馆、酒泉酒文化博览园等景点景区进行创作。在体验馆,学员们沉浸式感受中国航天文化的独特魅力。进入展厅,中央的“太空VR体验区”成为热门打卡点。学员们头戴VR设备,在模拟器上体验从火箭发射到空间站对接的全过程,有人在失重模拟环节发出惊呼;几位学员身着模拟宇航服,在低重力环境中笨拙行走的场景引发阵阵笑声,这些生动画面都被记录为短视频素材。在“火箭发射模拟”展项,当倒计时声响起、模拟火焰喷薄而出时,所有学员都不约而同举起设备,用多角度镜头记录下这震撼瞬间。
而在酒文化博览园,大家的镜头转向千年酿造技艺的活态传承——近距离拍摄传统蒸馏器具、陶坛酒窖等场景。部分学员采用微距镜头记录酒花形态,另一组则策划了动态短视频,以“一滴酒的诞生”为叙事线,串联起原料筛选、发酵、封坛的全过程。期间,带队讲师告诉学员,实训不是简单采风,要带着“如何讲好文旅故事”的命题去观察,去思考,之后才是创作与剪辑。
从“工具赋能→知识梳理”,从“建设互联网思维→有温度的IP打造”,这种阶梯式、多维度教学,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认可。“感谢省文旅厅和市文(体)旅部门组织的这次培训。”一位来自敦煌的学员说,这几天的学习之旅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对挖掘家乡文旅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期间,老师们精彩分享,让她对“文旅融合的数字化表达”有了全新的认识。
“培训前只会随手拍,培训后我能用精致的短视频(画面)讲好家乡故事!”一位来自武威的学员感慨道,通过训练营中的案例拆解、实操演练,大家更多聚焦新媒体“内容策划”“持续蓄能”和“流量思维”,学会了如何在实战中提炼个人风格,找到最适合自身和家乡文旅资源的传播路径。
这是文旅人才与数字技术的“双向奔赴”,这是河西文旅资源与新媒体传播的“化学反应”。观敦煌莫高窟千年壁画,登嘉峪雄关铁血边城,赏月牙泉演绎大漠奇观,望张掖丹霞泼洒出大地绝美,仰马踏飞燕青铜之魂,游武威文庙的儒风遗韵,探中国航天文化之伟大,瞻祁连雪峰冰川融水……欢迎来河西走廊,因为这场关于全省文旅网络达人教与学、培与练的“破圈实践”仍在持续发力。
发布于:甘肃省升阳配资-投资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资讯平台-在线配资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