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西藏航空进驻成都天府机场运营,成为第8家在成都两场运行的航司。
而“8家”这一数字,也较天府机场开航前确定的“4家”航司两场运行翻了一番——除国航、川航、东航和成都航,如今南航、深航、长龙航、西藏航陆续实现两场运行。【之前确定的那4家航司为何能两场运行就说不清楚,现在更乱了......】
航旅圈曾在4年前举办一场沙龙,详解成都两场运营后,对各家航司的具体影响,回顾可戳:成都两场,谁才是赢家?
在去年6月27日天府机场开航三周年时,航旅圈又梳理了各航司在天府机场和成都两场的市场份额,发现近半航司在成都份额缩水、不及单机场时代。【回顾:变局!天府机场投用三年,近半航司成都份额缩水】
如今又一年过去,除了又一家航司两场运行,各家航司份额还发生哪些变化?谁又是真正的赢家?航旅圈从航班管家拿到了最新数据,并进行了梳理:
航班量方面,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5月:
双流机场进出港航班17087班,同比增长0.2%;
天府机场进出港航班31776班,同比增长3.8%;
两场合计进出港航班48863班,同比增长2.5%。
从增幅和增量上来看,2025年,成都两场放量速度较上一年放缓。
航司方面,2025年5月有8家航司在双流机场运行(不含5月10日山航备降后执行的SC230T补班),较此前两年均无变化。
有53家航司在天府机场运行,包括34家境内航司、5家港澳台航司和14家外航。较去年同期净增2家,包括新增西藏航、福州航、韩亚、马尔代夫航、泰国越捷等5家航司,也有老挝航、皇家菲律宾航、皇雀航这3家停飞天府。
各家航司的份额又出现了哪些变化?
在双流机场,国航航班量、份额下降,即使加上深航份额的增长,中航集团在双流机场的份额也减少了1个百分点。川航,南航和东航,深航的份额有所增长。
在天府机场,有超10家境内航司出现航班量、份额下降,包括东航、南航、成都航等基地航司,以及吉祥、长龙、首都航、青岛航、上航、天津航、湖南航、桂林航、九元等。
而航班量、份额较上年增长的航司达到10家。其中增量、增幅最明显的是国航和川航。此外祥鹏、厦航、昆明航、多彩航、江西航等境内航司,以及峇迪航、香港航、泰国狮航境外航司也增加了航班量、扩大了在天府机场的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初投建时,天府机场被定位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主枢纽机场,是构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机场,民航业内人士林智杰曾指出,要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就不能对所有航司一视同仁、雨露均沾,一定要把有限的时刻、机位、土地集中分配给主基地航空,只有主基地航司份额超过40%,才有可能培育起中转网络。
从目前天府机场的航班量份额来看,川航和国航依然是“雨露均沾”,并且份额都不到20%,天府与大兴的命运似乎很相似,距离国际航空枢纽的定位依然遥远......【相关:变局!大兴机场外航大换血,北京“双枢纽”渐行渐远?】
而如果是成都两场合并来看,国航和川航也依然是不相上下,份额占比都没有超过25%。并且除新入驻的4家航司,其他49家航司中,有11家航班量份额占比出现下滑、8家份额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三大国有航空在成都市场的份额均较去年出现略微下滑,特别是南航,不仅份额下滑,总的航班数量也不及去年同期。
西藏航空则可能是所有航司中最开心的:两场运行后在双流机场的航班量并没有被削减,在天府机场额外获得的两百多班资源,使其份额增长是所有航司中最明显的。
在国际航线方面,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5年5月成都出港的直飞国际客运航班为1241架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10.61%,但较2019年同期仍减少11.80%。
通航点42个,较上一年增加3个,但较2019年同期的50个仍少8个。
分大洲来看,成都至非洲和欧洲的航班量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其次是大洋洲和亚洲,北美恢复率最低。
这与今年民航局刚开始实施的最新航权配置新规也不无关系,在新规中,成都开拓国际航线的特定方向安排是去亚洲、欧洲和非洲,大本营不在北上广的航司,申请开辟优质的欧美洲际航线变得越来越难。【相关:关于国际航权分配,重大转变!】
而在成都到各大洲的国际航线恢复中,不同区域的情况也很不一样,例如南欧(意大利、西班牙)航班量已达到2019年的6.6倍,北非(埃及)、南亚航班量也达到2019年的2倍以上。
相比之下,西欧(英法荷)、北美(美加)恢复率仅有一半左右,北欧航线至今未恢复。
国际市场,特别是到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市场迟迟没有满血恢复,也使大本营在成都的川航,不得不调整飞机引进策略。
本月早些时候,一架川航A350从天津飞往图卢兹,A350被川航“退货”的猜测也甚嚣尘上。航旅圈从川航方面获悉,公司的确在处置部分未交付的A350飞机,这也是在目前环境下从经营层面做出的考虑。【详情:川航A350,返回图卢兹!】
升阳配资-投资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资讯平台-在线配资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